谷爱凌的睡眠与工作策略

我觉得接下来要好好养成 谷爱凌 的睡眠、专注一件事以及结构化拖延能力。

  • 睡眠 这个能力指的是每天要睡很10 个小时左右,为此可能会放弃一些娱乐活动,但是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力
  • 专注 这个能力是说,每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情。为了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,需要关闭所有的外界影响,比如微信提醒,比如碎片化的工作任务打扰。完全沉浸于当下。
  • 结构化拖延 把最困难最有挑战的项目放在待办清单的最置顶。由于拖延的心理因素,你可能会为了躲避而逃去做待办列表里第二和第三重要的事情。利用“拖延”的愧疚感和动力,完成了大量其他有价值的工作,而不是在无意义的刷手机中度过。这是一种“欺骗”自己去变得高效的心理技巧。

这三个能力掌握之后,可能每一天的工作不会那么难熬,可以逐步脱离“非常繁忙但一天下来不知道干了啥”的状态。 上述三点在我目前的生活中应该是完全没有做到的。

我的睡眠与工作现状

首先睡眠方面,我的日常睡眠时间大概是 7 小时,但我的睡眠质量一般,深度睡眠时间是 1.5h 左右。而 7 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是一个当前正常的状态。糟糕的情况下,如晚上熬夜,刷手机,或者早上因为某种原因被吵醒起的非常早,可能导致我的睡眠时间只有 5小时。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,我的精神状态会变得很差,注意力难以集中,容易陷入悲观情绪。

其次是专注方面。我的专注能力目前并不强,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扰。比如工作时间内,我可能会在电脑上同时打开微信和飞书。微信时不时打开来看看,群聊里有什么消息;飞书时不时弹出个弹窗:“这个问题帮忙看看”。这种糟糕的状态导致我的专注力被切的很碎,也营造了一种我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啥的情况。

最后是结构化拖延方面。当前我有待办清单,但在工作过程中好像很难找着待办清单去推进事项。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:

  1. 专注力缺失。在专注力缺失的情况下,只能逮着什么做什么,而不是有策略的推进
  2. 没有划分时间段。哪些时间段是沉浸式专注,哪些时间段是碎片化解决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能一整天都在碎片化的过程中度过,被中途插入的事项打乱,自然就不会按照待办清单逐步推进。
  3. 任务的发起和收尾是不明确的。很多时候,我会在事情产生时,往待办清单里加入内容,然后完成,然后勾掉。这个待办不是我预期的,也不是我计划今天完成的,而是临时加进来的。待办清单似乎变成了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,好像每天看到满满当当的待办有一些成就感。

实际上,正确的方式可能是提前规划好当天的任务项,比如每天开始进入工作前,每周开始前。规划好一两件当天必须完成的事件。 然后划分好对应的时间区块,这个区块,必须 100% 专注于这件事情上。 事情完成之后,打勾,准备下一个事项。

工具的使用

目前我使用的待办软件是飞书自带的待办软件,它可以与飞书文档或者飞书会话联动,也可以自动录入到你的飞书日历中。 由于我的工作软件就是飞书,因此和我的整个工作生态是比较契合的。

但如果想要实现前面说的,每天确定好当天的高优,我需要额外创建一个“今日必须完成清单”。接着将我的工作流定义为:

  • 每天开始工作前查看所有清单,将想要“今日完成的”,移动到“今日必须完成清单”中
  • 给“今日必须完成清单”的事项划分时间,这些时间段不可侵犯,只能用来百分之百完成这些内容
  • 每天下班前保证所有“今日必须完成”清单都完成了,可以设置自动提醒